和諧的職場人際關係
基本概念
職場百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能夠在一個和諧的職場環境工作,不需要在繁忙的業務之外還要應付層出不窮的辦公室人事問題,相信這是許多上班族渴望維持的職場人際關係。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職場的政治風暴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從未曾平息過。這絕不是只要潔身自愛就能夠置身事外的生態環境,而是一個「人不染紅塵,紅塵自染人」的"大染缸"。
在分享有關"職場人際關係"這個主題時,心中其實是頗為"汗顏"的,因為就好像在撰寫一篇自己過往行為的「懺悔錄」-從小到大所待過的學校、軍中、公司,我沒有一個地方是沒和他人發生衝突的,嚴重時甚至已在打架邊緣(還好的是以讀書人自居的我,尚保有那一絲絲的"君子風度"-動口不動手)。在任何所處的環境裡,我從來就不是一個逆來順受、沒有聲音的人,也不是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被害者";"遇不平而鳴"一直是我自以為是"見義勇為"的價值觀,而人生也就因為這樣的多開口而增添許多紛爭。
回顧過去,許多可以避免而不該犯的錯誤卻不斷發生;學了降低人際衝突的技巧卻很少使用,應該培養的職場人脈關係也沒有好好經營。所幸這些累積了三十幾年來的"實戰經驗",沒有為我的人生帶來太多的困擾,也很感謝這樣不同的"人生歷練",讓我逐漸的成熟到可以用更圓融的方式來處理人際問題,用更有效的方式來經營人際關係,想想還真可謂「三折肱而成良醫」哩。
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職場上您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個性習慣,來自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經歷;如何尊重與包容因個體之不同所產生的差異,建立一個和諧的職場人際關係,進而凝聚團隊的向心力與士氣,發揮組織作戰的最大綜效,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職場人際關係的案例
英國曾經做了一項調查報告,訪問了一千五百名上班族,票選出最令人討厭的辦公室惡習。結果發現第一名是聽語音信箱不用話筒、講電話太大聲,第二名是對電腦大罵三字經,第三名則是拒絕跟同事輪流泡茶的人。該調查並指出這些"顧人怨"(討人厭)的同事最常成為辦公室八卦攻擊的對象,而且如果可以不必跟討厭的同事一起上班,有超過半數的人甚至願意放棄一個禮拜的休假。
您是否會認為上述的三種壞習慣榮登前三名有點小題大作呢?您是否認為像是職場上的派系鬥爭、同事間的衝突紛爭(做事的方式與個人利益)才是影響辦公室和諧氣氛的元兇呢?其實從日常行為習慣我們就可推知一個人的性格,而從人的性格則可以論斷一個人是否能與人相處融洽:
1.不能尊重他人的權益
一個講話太大聲、用擴音器強迫大家一起聽話的人,顯示出這是一個自我中心主義的人,在他的眼中是看不到別人的存在,也因此而造成他人做事的困擾。
2.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
會對電腦大罵三字經的人,則反應出他的情緒管理有問題,也很可能會將脾氣移轉給他人,這是一種不定時的情緒炸彈,使得週遭的同事處於害怕被波及魚池之殃的恐懼。
3.拒絕分攤公眾的事務
不願意幫大家泡茶的同事,可以看出是一個獨善其身、無法配合團隊運作來協力合作的人;若是平常又習慣享受其他同事泡茶的話,將更突顯出一個人只知享受、不盡義務的自私心態。
知識體系
人際關係的本質
要談職場人際關係,必須先了解人際關係的意義與範圍。所謂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因互動往來而產生相互影響的一種關係狀態」,依此定義可以得知人際關係成立的必要條件是彼此具有互相往來的互動連結作用(有來有往,關係才建立的起來),而人際關係好壞的關鍵因素是彼此影響力的發揮作用(若是一方極端依賴另一方的現象,是人際關係中的特例-"主從關係")。
已故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五維管理:卓越經理人的第一本書-5-D Management for Manager」中將職場的人際關係分為五個部分:自我管理(管好你自己)、向上管理(管好你的上司)、 向下管理(管好你的部屬)、平行管理(管好你非隸屬的同事)、外部管理(管好你的外交關係)等,基本上也是以自己為核心而形成一種對外的連結互動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要認識、釐清人際關係的本質,首先就必須先從了解自我開始。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談的既是"人"、"我"之間的關係,也就必然包含了各種人性因素的探討;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大構面來分析自己人際關係網路的強弱及其品質,而這六大構面同時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互助原則:
1. 連結自己與他人親近的關係:
創造自己被別人需要的價值,因為「我有價值,所以我存在」。
2. 釐清自己和他人角色的認知:
能夠認清自己與他人的角色定位,同時可以尊重他人立場。
3. 掌握自己與他人需求的能力:
擁有一顆坦白開放的心,並且願意主動關心及了解別人之需求。
4. 有效的溝通表達能力:
能夠真實且有效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夠傾聽了解他人之意見。
5. 接納自己與尊重他人的程度:
願意承認自己有所不能,同時也願意尊重他人權益並且不輕視他人的缺陷。
6. 與人和諧相處、達成共識的能力:
在乎自己的感覺,也關懷他人的感受,願意創造雙贏的結局。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從塑造彼此良性的互動連結開始,且讓我們用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來看人際關係互動的影響:
1. 慣性定律:
必須有外力的介入才能形成人際關係(彼此因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而產生互動往來),人際關係的建立必須有持續不斷的互動往來,否則充其量只是一種關係狀態。例如過去曾經是同學、同事,但離開共同的環境之後若沒有互相往來,則並不構成所謂的人際關係。
2. 加速定律:
彼此互動往來的程度會牽動雙方人際關係的影響力,因此若彼此往來的頻率不夠、互動的力量不夠大,則頂多也只能算是人際關係中的"社會關係":一種有朝一日可能派得上用場的社會資源。因此若認識一個人、交換了名片之後沒有後續密切的往來,這樣的人際關係是建立不起來的,而這正是許多熱衷開拓人脈人士的第一個迷思。
3. 作用反作用力:
在這裡所指的「方向相反」並非是說負面力量而是指其回饋的作用而言。當我們用高壓的手段、辱罵的語氣來對待他人,就別想獲得他人真心的、善意的回饋。
俗話常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是人際互動往來的初階認識而已,但光是這點就並非人人都能做到的。一個良好的人際互動是必須用對方所希望的方式去對待他,藉由滿足對方需求的方式來獲得我們需求的滿足,如此才能創造一個雙贏的人際關係(人所欲而施於人)。
實務運用
促進人際關係的互動技巧
以下提供幾種我們在人際互動上必須注意的事項及促進人際關係的技巧給您參考,這些都不是什麼人生大道理,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卻是實實在在會影響人們情緒的感受,而且也往往說時容易做時難(三歲孩童都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 VS. 鳥窠禪師):
1.真誠的關懷別人
在「溝通表達」裡我們提到了"以聽者為主體"的概念,強調必須對聽者的「利害關係」、「思想信仰」、「感情態度」及「知識經歷」等四大構面作深入瞭解,其實這樣的概念就是人際互動的運用(人際溝通、人際關係、人際衝突)。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有來有往的人際互動,我們必須真誠的去關懷別人,然後在別人的需要裡看見"責任"、在付出中學習成長(別把這句話看成是偉大的道德勸說,這是一種創造雙方互惠互利的必然,在我們關心他人、協助他人的同時,我們也會從付出中獲得了快速的成長機會)。
2.話要說時想一想、事將做時問一問
從小就愛"打抱不平、見義勇為"的我,常常因為「多嘴」而惹事:記得念研究所時因為看不慣某位教授在混時間、不用心而隨口嘀咕了「怎麼感覺好像高中生喔」(指講課時投影片匆匆帶過、必須不斷抄筆記的方式,這是習慣用思考來獲得知識的我最無法忍受的學習模式),但這樣多嘴的下場是那位教授當場發飆,而我則為了學科過關還得低聲下氣的在休息時間去"道歉"(其實到現在我都不認為我有錯)。
古人說:「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愛「路見不平,"拿土來填"」的我,也不是沒有講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所以為了避免禍從口出的遺憾、減少做事霸道獨行的偏執,我特地給自己訂下「話要說時想一想、事將做時問一問」的做人做事原則;目前雖然尚未到達圓融之境界,但這五年來也確實減少了不少的紛爭。
3.善用人際互動的五大調味
再美好的食物也需要香料、鹽巴來調味,而在人際關係上也有五大調味是我們必須謹記在心的:「請、謝謝您、對不起、了不起、沒關係」。在職場上,能夠「處處尊重他人的感受、用請託而非命令語氣」、「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經常感謝他人的成全或協助」、「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去做自我防衛的藉口狡辯」、「真心欣賞他人的成就、肯定他人之努力」、「願意包容他人的犯錯、給人改過的機會」,不僅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五大調味料,更是一個人成熟人格的最佳表現。
4.避免人際往來的四大禁忌
在職場人際互動往來上,我們必須避免四大禁忌的錯誤:
(1) 人身攻擊,未能就事論事
你白痴啊、你這個豬頭、笨蛋......
(2) 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
只有讓人有退路走,他才可能改過!
(3)過於自我,過度強調自己
強調自我的盡頭是「死路一條」!
(4) 封閉自我,拒絕做溝通
人際互動有障礙不做溝通,事情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會更為擴大造成傷害。
5.嚴守人際溝通的三不政策
「不批評、不抱怨、不爭執」是人際關係專家給我們的建議:
不批評:批評只會引起對方的自我防衛
不抱怨:抱怨只會得到更多的「因為......所以」
不爭執:爭執只會帶來更大的衝突困擾
然而人總有情緒要發洩、總有不滿要申訴、總有不平要抗議,所以替代的方式是:
當我們情緒激動時:
請先處理當下的心情再處理事情,避免讓情緒主導一切。
當我們要指正他人過錯時:
請用「建設性的回饋」來代替「指責式的批評」,告訴對方如果怎樣處理會更好,而不是怎麼這麼差勁做出這樣的錯事。
當我們要討論事情對錯、功過時:
請用系統思考的方式探究問題始末,取代事情責任的承擔,找問題原因而不是歸咎責任。